传统的缺失与思考 |
通常一说起雕塑,大家会先想到这是源于西方的艺术门类。长期以来,讲究科学和解剖的西方审美体系被尊为学习雕塑的金科玉律,而吴雅琳老师却关注到了中国传统雕塑的美。
吴雅琳老师是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与硕士生导师,她的艺术与教学直接挂钩,她带研究生有两个方向,一个是中国传统雕塑,另一个是数码雕塑,并提出了『基于西学、取经东方、拓展未来、走向当代』的理念。
1997年,吴雅琳老师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展厅,看到一尊北宋的思维菩萨,眼神低垂、从容自在,这种由外及内的美,吴老师从来没有在维纳斯的脸上看过,让她震撼。表达人内心看不到的东西,是中国人的高妙之处。她真切地领悟到先人在造像精神层面上难能可贵的追求,自此开启了她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寻根之旅。
历史的脚步 |
『纵横变幻勿矜持,意象无涯趣更奇。』这是吴雅琳老师为表现性素描而题的一首诗。
众所周知,目前我国美术院校的雕塑课程都是直接师承欧洲传统的教学模式,素描正是雕塑造型能力的基础。但是在吴雅琳老师看来,它同时也是个独立的艺术门类。
吴雅琳老师在进入广美后的第二年上学期,画了三幅人体素描作品并被选中参加了全国美展,其中一幅被选为吴冠中先生的文章——《造型艺术离不开对人体美的研究》的配图,发表在1988年的《中国美术报》。
吴老师说,这幅画好像代表了她人生的一个阶段,在她快60岁的时候,她将这幅画做成一个雕塑,并结合当代艺术的观念,为它穿上不同时期的衣服,将其命名为《背影——历史的脚步》,以此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发展史。于是,作品就逸出了原先的局限,成为了一组流动的概念。从这组作品中,我们可以看到时空交换,平面走向立体,过去走向未来的过程。
西方邂逅东方 |
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,并不影响吴雅琳老师对新鲜事物的探索。在她看来,我们活在当下,就要做当代的艺术作品,所以对当下的新技术、新科技要有所接触。数码雕塑是她的一个创新性的尝试,《变脸——西方邂逅东方》就是其中一件。
吴老师研究东方文化的时候,会不自觉地将它与自己所掌握的西方文化作对比。在这个过程中,她有了新的想法,她希望将西方的传统经典与东方的传统经典相碰撞,看两者之间能产生出怎样的化学反应。于是她以西方的经典雕塑《大卫》为基础,将一些东方的面孔用数码对接到《大卫》的脸上。结构起伏很大的西方面孔与结构较平的东方面孔相互碰撞、融合,异质同构,产生出一个个新的形象。这种西方与东方的邂逅、碰撞、融合,产生出一种戏剧上的变化效果,令人欣喜。
游于艺 |
吴老师经常跟自己的学生讲:『我相信米开朗琪罗假如活到今天,他不会仅仅用卡拉拉山的汉白玉,他会用很多今天能拿到的材料来做他的艺术。』新材料能给作品带来异于传统的变化,它仿佛在你面前打开了一扇门,豁然开朗。新的形态的作品能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,所以吴老师总结了一句话:『新材料产生新形式,新形式产生新观念。』
孔子的『游于艺』在吴雅琳老师这里有了新的解读,吴老师认为,艺术应该像游戏一样,不要拘泥于材料,不要拘泥于形式,更重要的是不要拘束自己的想法。发散自己的思维,表达自己的精神诉求,使自己的内心真正的自由,你会发现,自己的面前展示了一个新的空间,未来的道路有无限的可能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